近日,引领协作机器人发展的行业先锋——
DUCO 多可协作机器人携手高工联合发布了《2022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》(以下简称“蓝皮书”)。蓝皮书针对协作机器人的市场概况、技术发展、典型行业应用等做了深入分析和介绍。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多可协作机器人有哪些过人之处吧~
DUCO 多可协作机器人的创新技术
机电控高度集成的一体化关节设计
在满足功能设计的基础上,还要满足散热、电磁干扰、防护等级、振动、装配工艺、可维护性等性能指标。在关节伺服系统控制方面,采用全闭环的系统结构和控制方式,同时针对谐波减速机刚度低引入的关节柔性,进而引起负载端的振动,降低系统的轨迹跟踪精度、稳定性等问题,在关节驱动底层增加振动抑制算法,以提高关节的动态性能。
基于3C、半导体等典型应用场景的需求,以系统工程理论、方法和过程模型为指导,结合对多可®协作机器人DUCO Cobot的安全性、协作性、灵巧操作以及易维护等要求,研究机器人机构优化方案以及整体集成方案。
为实现多可®协作机器人DUCO Cobot的轻量化以及集成化,解决了高功率密度的机电控一体化关节高度集成的技术难题。一体化关节的集成包含机构综合、电子电气综合、机电控综合、通讯设计以及热设计等关键技术,建立了电机矢量控制模型、全闭环控制模型、电磁仿真模型、关节动力学模型以及热力学动态模型等,实现200-3000W驱动功率,最终关节控制精度达到5角秒。
力感知及高精度力控作业
基于高精度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实现关节输出力矩的精准估计,以及末端力矩传感器实现末端作业力的精准感知,建立机器人末端精准力控制框架,实现末端导纳控制和关节力矩前馈相结合,既保证的末端作业力的精准控制,又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。
末端作业力控制采用导纳控制算法,将末端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/力矩信息转换成位置偏移量,叠加到参考目标位置。经过柔性机械臂逆运动学,以及含摩擦模型的柔性机械臂动力学,生成关节指令。
人体协作安全控制及响应技术
DUCO 多可协作机器人DUCO Cobot本身虽然具有轻量化、惯量小等特点,为保证协作安全,仍然需要设计完备的协作安全机制,充分保证人员协作时的安全。从安全硬件的角度,设计安全控制器,采用双安全CPU的策略,同时所有的安全控制通道均采用双通道冗余控制,满足PLd的安全等级要求。从安全功能的角度,设计包含安全位置监控、安全速度监控、安全力矩监控、碰撞检测等在内的安全控制功能。碰撞检测功能采用伺服级的碰撞检测策略,满足响应的实时性。基于精准动力学模型,以及基于广义动量法的外力观测器,实现外力的实时精准估计;分析不同碰撞情况下各个关节输出力矩和电机电流的变化特性,构建碰撞信号在不同工况下的传递模型;根据作业情况,建立机器人全身碰撞检测方案与响应策略,如停止、回退、零力等。开发协作机器人碰撞检测与多重的安全保障机制,确保人-机、机-环境的作业安全。
转发此文到朋友圈获取20个赞,然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,小编审核通过后将给大家寄送《2022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》,此外很多小伙伴对中科新松参编的《协作机器人原理》和(协作机器人集成应用》两本书也非常感兴趣,后台留言说要秋在做一波福利。所以本次年末,我们将送出这三本书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数量有限,先到先得哦~